太陽能板案場配置
依據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規定,室外型養殖遮蔽面積最高為四成,室內型養殖能達到八成,實際遮蔽水面的部分面積需待與養殖戶討論、經規劃設計後才能確定。
依據農委會水試所立柱型與水面型的初步試驗結果,40%遮蔽率不影響養殖生物成長,且在夏季具有降低水溫、穩定水質的功能;冬季則有防寒風的效果。
依據經濟部與農委會規定,太陽能板的一律使用清水清洗,避免使用任何化學洗劑,加上太陽能板的出廠都需檢附模組無毒物溶出證明,確保不會對環境及場域造成汙染。
太陽能系統發電在轉換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化學變化與核反應,所以不會有高頻的輻射,其中變流器所產生的輻射與一般家電相同,所產生的輻射微乎其微,比手機所產生的電磁波強度還低,並不影響人體健康,且太陽能模組除了符合國際電磁波干擾與相容規範(如EN61000-6-2及EN61000-6-3),也遠低於環保署鎖定的環境建議值。
太陽能系統的建置都經過結構技師與電機技師的計算與簽證,案場內太陽能裝置的抗強風強度以抵抗17級風為標準,皆符合業界最高標準,結構相關的材料也以熱浸鍍鋅等防腐蝕材質為主,防範鹽害腐蝕,確保整體太陽能設施的安全性。
因環境的變化(落塵、鳥糞、油污附著)等原因,造成面板發電率的減少,太陽能板將定期清洗與系統維護,並透過監測系統即時回報裝置的任何問題,
在發現異常時,快速到場進行維修服務,保障發電效益,減少發電不良所帶來的損失。
2020年3月底,「太陽光電回收處理體系」正式上路。由環保署、經濟部能源局與太陽光電產業協會,共同建立太陽能板回收處理體系,依據環保署訂定的回收標準程序,運送到合格廠商進行回收處理。